《Ajami》是9月26日以色列Ophir電影獎大贏家,也將代表以色列,角逐2010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Ajami」是故事開始的Jaffa社區地名,本片編導團隊為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組合:Scandar Copti(Ajami居民)與Yaron Shani,電影複雜敘事線也展現以色列文學與電影常見的風格。

這部電影在Ophir電影獎、坎城影展、耶路撒冷影展陸續掄元,幾乎與近年入圍奧斯卡獎的以色列電影《前陷風暴》(Beaufort)及 《與巴席爾跳華爾滋》(Waltz with Bashir)如出一轍,目前《Ajami》已榮獲Ophir電影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最佳剪輯、最佳作曲等,還有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特別獎, 以及2009耶路撒冷影展最佳影片Wolgin獎。

本片預告片段已在YouTube網站上,以希伯來語及阿拉伯語發音,附上希伯來文字幕(目前尚無英文字幕),Facebook頁面亦有更多訊息。

OCCUPIED部落格的Yudit對這部片有特殊情感,因為她就居住在故事發生地,她指出:

衝擊迎面而來,兩人拍攝的電影《Ajami》充滿力量,故事就發生在我的家鄉,這是關於「我的」家園,當然這不是篇客觀的影評, 我幾乎認識所有演員,有些曾打過照面,有些則是好友,他們曾經過訓練,但並非專業演員,只是我的鄰居,多少是扮演自己、演出他們所知的情況,呈現若故事當 真時的自然反應,或許也顯得真實。

「Ajami」也是Yudit的部落格副標題,她解釋:

無論拼成Ajami、Agami或Adjami,都是「家」的意思,這個字擁有許多意涵,我的家位在Jaffa(Yafo),在1948年之前曾是「海之新娘」,現在卻是充滿貧民的特拉維夫南部郊區。

Carmia在Kishkushim部落格對本片的形容是:

這是個發生在Ajami、充滿混亂的吸引人故事,有關猶太與阿拉伯鄰居的關係,有關約旦河西岸居民與以色列阿拉伯人,有關基督徒與穆斯林,還有其中一切一切。

Ayelet Dekel在Midnight East部落格上,記錄自己在耶路撒冷電影節看這部電影時的反應:

若我曾事先看過電影簡介,可能不會受到吸引,因為我並不特別喜歡這種類型的電影,但《Ajami》的內容豐富得多,就像人不只是出生和生活事件描述而已。

Ayelet Dekel也讓我們一窺Ibrahim Frege這位演員的真實面貌,他在片中飾演Malek,與部落客在後台見面:

19歲的Frege表示,他過去從沒想過演戲,在校時,同學曾參與「以色列和平孩童」(註)工作坊,也曾邀他為好玩加入,他曾參與戲劇工作坊一年,後來接到電話詢問是否有意加入電影演出,他想製作單位或許想找個擁有Nablus口音的演員,因為角色設定即為如此。

(註:「以色列和平孩童」1988年由David Gordon與Yael Drouyannoff創立,以戲劇及藝術形式教導共存理念。)

影評人Yair Raveh在Cinemascope部落格評估本片是否有機會獲奧斯卡獎肯定:

《Ajami》能否讓以色列連續三年都有作品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項目?很可惜,我持懷疑態度,這是部優良作品,在很多方面也是 以色列電影界一大突破,但內容可能太過寫實、太勇敢、太貼近生活,或許令一般奧斯卡投票記者困惑,而且相較於去年的《與巴席爾跳華爾滋》,本片也缺乏討論 氣氛,甚至不如同在今年推出的《黎巴嫩》(Lebanon),不過結果也還不一定。

延伸閱讀

- 「以色列:電影刻畫加薩走廊關閉問題」(Maya Norton報導):以色列部落客回應Yoni Goodman執導短片《封閉區》(Closed Zone)。

- 「黎巴嫩:部落客看待以色列電影《黎巴嫩》」(Antoun Issa報導):對於以色列電影敘述黎巴嫩內戰(1975-1990)的士兵經驗,黎巴嫩部落客表達看法,這是兩年內繼《Waltz with Bashir》後,第二部由以色列導演拍攝此主題的電影。

- 「坎城影展:在分裂中的希望來源」(《紐約時報》Joan Dupont報導):今年共有三部關於以色列人及巴勒斯坦人的電影在坎城推出,記者訪問《Ajami》兩位導演。

校對:S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