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洲導演Jeff Daniels執導,紀錄新疆民運人士、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主席熱比婭生平的紀錄片「愛的十個條件」明(22)日將於高雄首映,再度挑起兩岸敏感神經,中國官方反對播映的動作,卻意外炒熱「高雄電影節」。

高雄電影節今年第9屆舉辦,但是知名度、影響力始終不如台北電影節。舉《聯合報》報導為例,影展雖未開始,但今年度截至今(21)日為止,關於高雄電影節的報導已經有13篇,比2002年至2008年全年度的見報篇數都多,且幾乎都在全國性版面。

國內外媒體關注,曝光率大增,高雄電影節意外成為中國打壓的受惠者,熱比婭紀錄片放映時間雖是上班日下午,但門票民眾已索取一空;同樣的,熱比婭在台灣知名度原本並不高,如今各界卻搶播她的紀錄片,這就是打壓後的「反作用力」。

中國打壓台灣不是新鮮事,早在1995年,前總統李登輝首度訪美就讓對岸祭出飛彈演習,文攻武嚇動作不斷,不過李登輝仍然順利當選我國首屆民選總統。

到了2000年3月15日,台灣第二次民選總統選舉前,中共前總理朱鎔基於人大會議記者會上嚴詞恐嚇:「誰要是進行台灣獨立,就沒有好下場」、「要求台灣人民做出明智的歷史抉擇」,說話時的猙獰面目,令人記憶猶新。

最後民進黨扁呂配當選,台灣經歷首次政黨輪替,已證明「中國打壓」在民主掛帥的台灣,根本沒有票房。

民進黨8年執政,中國在外交領域、國際場合屢次施壓,更不勝枚舉。根據研考會今年5月民調顯示,64.6%受訪者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僅有11.5%,認為「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則有18.1%,。

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心裡認同卻很清楚,「你越打壓,我越要做」,儼然成為台灣多數人民對威權體制的反射動作。

要懂得民主的真諦,中國當局還得多向台灣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