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在88風災後,有大批志工投入災區,但整體而言,台灣的志工風氣仍然還不成熟;在歐、美、日本發展已有一段時間的「時間儲蓄」制度,由參與的民眾把彼此「能幫別人做的事」和「想請別人幫忙的事」提出來相互交換,這樣互助的精神,吸引不少人投入志工行列。

時間貨幣,也就是所謂的「人力時間銀行」,強調的是自立、互助、奉獻的精神。

日本一個以退休老人為參與對象的民間組織,日本活力生活俱樂部(NALC)在實施這套時間銀行制度之後,會員數從原本的400人,在3年內就成長到5000人,目前在日本全國累積的會員人數更已達2萬7000人。

在NALC的志工,服務項目包括老年人、身心障礙者的照顧及看護,此外,還包括育兒工作的支援及接送服務,以及家庭內外工作的援助,從事服務的志工每服務一個小時可以累積一個點數,等到哪一天,也許是生病住院,或者年紀更大一點的時候,就可以提領點數,申請其他志工來提供服務。

存在時間銀行的點數,還不限本人使用,還可以讓給自己的父母、配偶以及自立有困難的孩子來使用,甚至是跨區域、跨國際的使用。NALC就有一位志工,之後前往瑞士居住,他在當地以擔任招待日本參訪團的志工工作,累積的點數則讓遠在大阪的父母使用。

這樣跨區域、全國通行的時間貨幣,其實也很適合日益老化的台灣社會。

在台灣,很多人到北部或都會區工作,留下老邁父母在鄉下,工作時間讓他們無法經常回家探視,而有限的經濟能力又負擔不起僱用外籍看護;如果可以藉由自己利用零碎時間在外地從事志工服務,而可以把累積的志工累數,讓在南部的父母使用,固定時間有志工到家裡幫年邁父母打掃、煮飯、買東西,甚至是陪陪老人家聊天,都可以減輕忙碌三明治族的負擔,也安心不少。

不過,這套時間銀行制度,在台灣並不普遍,即使有部分民間社團提出試辦,但也多只是在社區內實施,時間貨幣的流動性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