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考會公布「民眾社會參與情形」民調結果,發現有58%的民眾最近一年內曾捐款給非營利團體或購買相關義賣品,創下此調查新高紀錄,研考會認為與莫拉克風災賑災捐款有關,事實上,10年來捐款比例有明顯增加趨勢,但志工參與成長率卻不明顯。

(圖說:說故事志工在此次風災中協助災區孩童撫平心靈創傷,有很大助益。黃揚明攝影)

根據主計處統計資料,將時間軸拉長觀察,民國88年,有35.54%民眾表示1年內曾捐款給非營利團體或購買相關義賣品,但該年發生921大地震,有絕對關係;到了民國92年,受到SARS、不景氣影響,民眾捐款意願降低,只有28.34%民眾捐款,經過4年反而減少7個百分點。

去年研考會調查結果,民眾捐款比例增加為44.2%,但由於去年調查時間是4月底,並未受到川震等特殊因素影響,具有相當代表性;到了今年8月底的調查增加為58%,不景氣影響不如風災的凝聚力,讓捐款比率創下歷史新高。

但志工參與比例相較捐款顯得低迷,根據統計,10年前參與志工的比率約為13.31%,到了民國92年成為14.5%,增加了1.19%;去年成長至17.4%,但今年卻又微幅減少至15.4%,不過都在3個百分點的誤差範圍內,成長幅度相當有限。

根據我國《志願服務法》規定,志願服務表現優良者,可列入就業、就學成績,並可優先申請替代役;此外,服務年資滿3年,服務時數達300小時以上者,可申請志願服務榮譽卡,志工憑榮譽卡進入台北市立動物園等公立收費風景區可享免費優惠。

桃園縣志願服務協會前理事長洪連慶認為,提高志工參與並不一定要增加誘因,因為台灣志工有很多都是「宗教」因素,「做好事、求好報」的觀念使然,如果政府增加太多誘因,反而易使志願服務動機不單純。

「關鍵還是觀念與提升國民所得。」洪連慶說,平均國民所得越高,志工參與比例越高,若從教育紮根,讓下一代都能擁有「服務」人生觀,自然志工參與比例會持續成長,不過,這要長期耕耘才會有結果。

政務委員薛承泰坦言,社會參與調查難度很高,因為每個人對參與志工的定義不同,有些民眾認為長期投入才算,有些民眾則認為有做就算,比例數據無法突顯出「質」的意義;他舉捐款為例,若能統計出平均每人捐款數據,人口比例並不這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