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亞政局近日激起陣陣漣漪,從南韓延燒到日本,台灣也不例外。總統選戰期間打出「CEO治國」與「經濟747口號」的南韓總統李明博,兩年多來政績顛簸坎坷,不但經濟承諾跳票,開放美國牛肉進口引發民怨,民調低靡不振,日前一舉更換總理與內閣閣員試圖最後一搏。南韓總統五年一任不得連任,李明博的總統生命已呈現跛腳。

長期一黨獨大的日本自民黨,自前首相小泉之後後繼無人,加上日本選民民心思變,終於將執政權拱手讓給民主黨,鳩山由紀夫登上首相寶座。人民政治意識的覺醒,讓日本政治再次政黨輪替而變天。

競選期間效法李明博也提出「經濟633」的台灣總統馬英九,步上師兄執政不力的後塵。一場莫拉克颱風的政治土石流,不但沖垮馬英九多年來被過度包裝美化的領導形象,也導致15個月「馬劉體制」的終結。

執政不容易,天災與全球不景氣更是難防。政治領導的藝術之一,即是如何在變動的世局與國內環境中,用謙卑、聆聽、溝通與反省來因應選民的要求。不幸的是,「「態度」問題始終是馬英九與劉兆玄內閣等一干蛋頭學者治國無法學習到的基本政治ABC。

過度重視國內外形象包裝的馬英九,上任以來投注多數精力於兩岸關係的推動,過度向中傾斜的結果,官僚體系自然學會揣摩上意,事事以兩岸關係為優先。絕對多數的絕對統治,讓「馬劉體制」對在野黨的批評與民意的聲音充耳不聞,專斷獨行,一心寄望用兩岸關係的成果作為2012年連任的資本。

殊不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馬英九念茲在茲的58%總統大選得票率與新民意,經過風災的摧殘早已流失大半而不自知。初期因應災情的自大傲慢態勢,甚至不見其選舉時Long Stay 的偽善,終於招致民意的反撲。

斷然果決更換閣揆與接受內閣總辭,是馬英九不得不做的選擇,否則未來的連任之路必然倍加艱辛。政府官員位置可換,腦袋思維與處事態度若一成不變,「馬吳體制」重蹈「馬劉體制」覆轍仍可預期。

特別是新閣揆吳敦義精於政治算計,人緣不佳,在馬英九國內支持度直直落的此時,若吳敦義的領導風格未能有所調整,未能與反對勢力與民意進行更多坦誠善意的溝通,甚或其任務僅是為了固守年底與明年兩場縣市長選舉的勝利以及未來接班團隊的安排,進而著重於地方資源「肉桶政治」的分配,將與多數民意期待政府真正苦民所苦、為民服務的願望背道而馳。

態度,是政治領導最高明的藝術。李明博、鳩山與馬英九的崛起,「天時」佔了最大因素。多數選民對過去政權的不滿與厭倦,轉嫁到反對黨領導者的寄望,唯南韓與台灣的經驗顯示,執政者若一味自戀或誇大如此民意的投射,進而無視社會輿論異音,獨斷推動爭議性與重要性政策或者忽略政府施政效能與危機處理能力,民意的反彈將千百倍於對前任者的無情。有了南韓與台灣的前車之鑒,鳩山想必點滴在心頭。

如此對民主與民意的真實認知,才是「馬吳體制」最重要的功課。

(作者劉世忠現為美國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訪問學人,台灣智庫諮詢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