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次舉辦的聽障奧運5日開幕,迥異於一般運動的聽障賽事將陸續呈現在國人面前,以籃球為例,最大的不同就是球場上增設六支「犯規燈號」,而球員在場上也大多以「手勢」溝通,不過裁判哨音、手勢並無不同,屆時球迷不妨注意觀察球場上「無聲」的氣氛。

本身也是聽障人士的聽奧籃球裁判周凱華表示,聽奧球賽裁判同樣是3人負責執法,雙方籃下、中線各一人,至於6支犯規燈號則分布在球場4個角落及中線兩側,讓場上球員能隨時看到燈號,得知是否有犯規暫停狀況。

中華聽奧男籃代表隊陣中大將陳威宇的聽障程度較輕微,因此上場時還能聽到場上聲音,他說,從國中打球都是和正常人一起打球,不過有時會沒聽到隊友的指示而「慢半拍」。

不過聽奧球場上,陳威宇反而成為「聽得最清楚的人」,他笑說:「連教練都說如果隊裡沒有我,那就不用打了!」

中華隊防護員吳易鴻指出,聽障選手在球場上受傷的機率比一般選手來得高,因此比賽時她得隨時得注意場上狀況,以免球員反映受傷等狀況比手勢向她求援時漏看。

她說,球場上球員彼此默契練到一個程度,用眼神就能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不過手勢仍然必要,而且世界各國的手語有所不同,屆時場上也可能有「比手劃腳,各自表述」的狀況發生。

聽奧田徑項目的手語翻譯員朱愛其表示,田徑場上項目和一般比賽並無不同,像是賽跑類,鳴槍時聽障選手會憑「感覺」,感受槍響那一刻起跑,不會抬頭看裁判,否則一定會影響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