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一番「殖民有益論」引來外界多所批評,甚至還被迫為說錯話道歉。不過,香港前信報總編輯、香港重量級評論員練乙錚日前在信報為文,考據當年文學大家魯迅寄居法租界始得放言高論,相較於一些投奔延安的左派文人的淒慘下場,證明「殖民有益論」仍有幾番道理。

練乙錚在文中表示,柯文哲在接受美國《外交政策》訪問,快人快語直指亞洲幾個英日法殖民愈早愈久的地方,社會文化也愈先進發達,是以新加坡優於香港、香港優於台灣、台灣和越南都優於大陸。查一下資料,這幾個本屬「大中華文化圈」的地方,正式成為英日法殖民地的年份分別是新加坡1824、香港1842、台灣1895、越南1885,中國則未曾整個淪陷。

柯P的簡單觀察,十分「政治不正確」,但就東亞的事實相關性而言,大體上沒錯,就算再加上1905至1910年間逐步淪為日殖民地的韓國,依然如是;泰國(1949年之前稱暹羅)未曾正式淪為殖民地,今天也「不怎麼」,可說是從反面引證「柯理論」。

練乙錚在信報的文章中指出,柯的說法並不新奇,國人特別是大陸人對此實在不必產生「心理不平衡」,因為「古」已有之,較諸今天柯P說的更直白;那樣把事實說得更真切更深刻而未嘗覺得要反口認錯道歉的,不是等閒之輩,而是新文化運動大旗手、中國共產黨始創人之一兼第一任總書記陳獨秀。

練乙錚考據,1914年,民主革命在大陸遇到波折,陳獨秀東渡日本,在彼國發表文章《愛國心與自覺心》,批評那些「無自覺心」(即非理性)的愛國派。文章傳到國內馬上went viral,在政圈特別是年輕人當中的影響很大。談到當時大陸政局,陳獨秀在文章裏真是不留情面有碗數碗有碟數碟:「不暇遠徵,且觀域內,以吾土地之廣,惟租界居民得以安寧自由。是以辛亥京津之變,癸丑南京之役,人民咸以其地不立化夷場(不立即變成外國人的主場)為憾。此非京、津、江南人之無愛國心也,國家實不能保民而致其愛,其愛國心遂為其自覺心所排而去爾。」

練乙錚指出,陳獨秀的說法,由表及裏直指民心,比「柯理論」更入扣。然而,民國的精英當中,無論政治派別,很多都有類似看法,而且往往不僅是說說而已,更有不少人 躬體力行選擇在列強在華殖民地裏工作生活,例如魯迅及一些左翼進步人士,便長期住在法租界。

魯迅不只同情共產黨,還在租界裏發表大量政論文章支持無產階級革命,卻依然能享受陳獨秀說的「安寧自由」;反觀一些同是左派的文化人如華君武、王實味、丁玲等,跑到革命聖地延安或一些中共蘇維埃佔領區(都在偏遠省份暗角,比鐘銅旺大得多),不過發表了對中共的一些諸如「太陽裏也有黑子」的隔靴搔癢式批評,也遭毛澤東及其支持者朱德、賀龍、王震、康生、博古等的無情打擊,在「延安整風」之後絕大部分噤聲,有些永世不得翻身。

練乙錚在文中表示,其實,大陸自己1949年以後容忍香港繼續接受英殖民管治,1979年之後在大陸廣設「特區」,以至近年提出把橫琴島發展成為「港澳粵合作新模式」 並授權對橫琴島澳門大學新校區按澳門特區法律實施管轄並實行隔離式管理。所有這些,說穿了無一不是客觀上承認大陸的核心系統不如西方或殖民地,哪怕不過是葡萄牙殖民地遺留下來的制度那麼優越。

練乙錚指出,柯文哲、陳獨秀等的判斷,無疑還是有其道理的,儘管不少人會覺得不以為然。後者當中,會有人指柯P是獨派、會有人指陳獨秀少不更事(他當時34歲),所以說的話都不能作準;也更會有一些人直截了當認為殖民主義就是列強加諸中國的禍害,只能批判安能容忍、何可美化?

然而,國人批判殖民主義是晚近才有的。練乙錚表示,中華帝國從遠古夏商周到漢唐到明清到今天,只要不是太過積弱的時候,都是實行武力殖民的,史書上的證據很多,只不過大都不加批判而是傾向歌頌或者粉飾。到了清末民初,帝國實力不如西方殖民國家,打了敗仗吃了苦頭,知識分子才漸漸開始口頭批判殖民主義;至五四運動之後,反殖才進入主流政治論述。近百年來,民、共兩國的意識形態皆奉此傳統,以致戰後至今香港好幾代人在學校裏學的中國歷史都有一種偏頗:只知西方殖民欺凌我國而視之為國恥,不知中華帝國侵略周邊國家民族而美言之並視之為榮。甚至在清末民初大文學家梁啟超都還為文讚譽8位華僑「殖民」海外的英雄事蹟,而歷史上如不以武力恫嚇,豈有諸多向中華帝國納貢的藩國。

因此,練乙錚文中指出,怎樣全面看待西方和中華帝國本身的殖民主義?怎樣思考柯文哲的「殖民有益論」、陳獨秀的「租界優勝論」(加魯迅等人的實踐)?只要有點頭腦,這些都是應該重新思考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