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如流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經常適用於面臨跛腳壓力的民選領袖身上,只是每個人運用政治智慧與手腕的策略不同,結局也大相逕庭。

日本首相安倍一、兩年前風光帶領自民黨重回國會兩院多數,一時獨領風騷,魅力無窮,對內射出「安倍經濟學」(Abenomics)的三枝箭、解禁日本集體自衛權,對外進行出訪50國的穿梭外交,並於兩週前的亞太經合會(APEC)終於和死對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但是高支持度終究不敵日本經濟衰退的持續探底以及內閣閣員接連鬧出醜聞下台。

面對滿意度跌破40%,安倍趁著在野黨仍是一盤散沙,宣布延後提高消費稅,並且解散國會,提前於12月中旬改選,進行一場政治豪賭。一方面鞏固延長自身和自民黨的力量,另一方面藉由自民黨再次掌控國會多數的新民意授權,為2015年美日安保條約再修正、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的最後協商,以及自民黨黨魁改選與參議員選舉等重要政治議程鋪路。這是安倍面對國內困境,善用憲政體制的彈性與在野黨的不爭氣,精心算計後提前做出鞏固領導與權力的決定。結果如何尚難預料,惟至少手段高明,清理戰場後再重新出發。

美國總統歐巴馬也不遑多讓。6年前高舉「改變」(change)旗幟入主宮,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非洲裔總統。2012年再輕鬆連任,光芒開始褪色,屢遭質疑說多做少,民調也直直落。民主黨甫於11月初的期中選舉再失去參議院多數,讓歐巴馬任期最後兩年遭遇虎視眈眈的共和黨國會多數的制掣。敗選的歐巴馬先是向共和黨參、眾兩院多數黨領袖麥康納和貝納遞出合作的橄欖枝,結果就在出訪亞洲一週確保美國「亞太再平衡」戰果返國後,逕行頒布行政命令改革移民法,讓500萬人受惠。

歐巴馬的作法同樣是一場政治豪賭。儘管此項移民法案受到眾議院延宕年餘引發爭議,但歐巴馬在明年一月新國會就任前逕行宣布的作為,挑釁共和黨新的國會多數,形同關閉未來白宮與國會在其他重要議程上的溝通管道,包括先前歐巴馬訪問北京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達成有關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協議,以及共和黨掌控的國會是否較有助於通過「國會授權法」(Trade Promotion Act),加速TPP談判等,也注定讓歐巴馬剩餘任期的美國政黨惡鬥永無寧日。

尤有甚者,美國國防部長海格突然請辭獲淮,表面上是處理伊波拉病毒與伊斯蘭國(IS)不善,實際上是共和黨籍的海格與歐巴馬在白宮的幕僚圈格格不入慘遭撤換。海格並非首位與白宮小圈圈不和的國防部長,歐巴馬總統任內首位共和黨籍國防部長蓋茲卸任後不久出書同樣也批評歐巴馬與副總統拜登在阿富汗議題上判斷錯誤,不信任專業的國防軍事將領。

歐巴馬急於留下總統遺產的心情誠屬自然,他面臨來自國內在野黨力量的反制更強於安倍,因此運用憲法賦予總統的行政命令權來執行政策雖是巧門,卻也只會讓政局更加混亂,甚至留給下任美國總統爛攤子收拾,前途不甚樂觀。

再看看台灣的馬英九。跛腳困境早已發生,卻因為台灣不正常的憲政體制讓民選總統有權無責,加上身兼國民黨主席,即使國內支持度長期低迷仍野心勃勃策動對黨內同志的鬥爭,違憲亂政不說,更欲在爭議性的兩岸法案上強渡關山,引發公民運動反彈。本週末的九合一地方選舉,馬政府執政無能使國民黨選情堪虞,候選人對馬英九的輔選更視為票房毒藥,避之唯恐不及。北京也早已不想和馬英九打交道。若國民黨大敗,馬英九勢必陷入黨內鬥爭。馬英九擁有的政治手段剩下更換閣揆、內閣改組來進行政治交易,化解黨內逼宮。無論如何,只是困獸之鬥。

雖說政治是一門妥協的藝術,但對面臨跛腳和失勢的領導人而言,更多是選擇頑強抗拒,力保聲望。結局因人、因時、因地而異,但總會成為歷史教科書裡的教材。

作者:劉世忠(新台灣國策智庫執行長)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