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各方關於韓中FTA(或曰中韓FTA、陸韓FTA)的討論,我們可以發現,到目前為止,相關的討論都聚焦在韓中FTA簽訂之後,對韓國經濟的好處與壞處,以及對台灣經濟可能造成的衝擊與影響。但,對於「中國為何選擇與韓國簽訂FTA」的理由?卻幾乎千篇一律都以「政治目的」為由來輕輕帶過。

從政治上的理由來看,我們當然可以觀察到在韓國相繼與東協、美國與歐盟完成FTA的談判的同時,中國卻遭遇到南海議題和與日本的衝突之際,中國開始積極推動中韓FTA與中日韓FTA的談判。因此,中國自然是有著拉攏韓國來對抗美日同盟的政治意圖。不過,就像是韓國與中國簽訂FTA並非只有經濟上的考量,中國與韓國或其他國家簽訂FTA,亦絕對不會只有政治上的目的。

在各方著重韓中FTA對韓方經濟影響的討論中,讓人有著似乎中國為了達成與韓國簽訂FTA的政治目的,就可以完全無視其經濟利益而無所謂的讓利給韓國。但一來,就現有的資訊我們已經知道,中國對於自身亟欲發展的特定產業上讓步有限;二來,檢視過往中國與他國簽訂FTA的經歷,我們可發現中國簽訂FTA的目的至少還包括了:因應全球與區域經貿整合趨勢、增加對外貿易數值,與藉此調整中國國內經濟結構……等經濟目的的存在。

因此,即便連中國學者也坦白承認,簽訂韓中FTA的政治效應高過經濟利益,但無從否認的是,簽訂FTA自然也會影響到日後中國的對外通商貿易戰略與中國內部的產業發展,進而影響到中國的政治社會變動。

事實上,我們應當樂見同為WTO會員國的中國與他國簽訂FTA。在FTA的簽訂過程中,中國政府若承諾放的越多,中國市場就將越透明開放。不過,開放程度越高,相對地勢必將提高中國政府「管理」資本市場與經濟社會的風險。因此,在這個意義之下,中國願意市場自由化到何種程度,以及中國對於其敏感性部門商品的開放度如何,將成為觀察中國政經發展的重要議題,亦是台灣在資訊不明之下,嘗試進行產業衝擊評估之外,真正必須關心與注意的部份。

對台灣來說,韓中簽訂FTA最大的意義是,我們可以從中認清當中國在沒有兩岸因素之下,其經濟會願意開放到何種程度,以及是否為好的貿易夥伴。而中國在面對韓中FTA生效前後,會使用何種政治或經濟手段來因應可能帶來的產業衝擊,則是未來兩岸間進行經貿協商談判或交流時,我方重要的參考依據。

因此,對台灣來說,與其將心力放在討論或報導韓中FTA將會對韓國帶來何種經濟上的利益,或是漫天開價的進行對台灣產業的衝擊影響評估,倒不如多花點力氣研究中國在進行談判的交換條件與面對衝擊時的對應策略,才是「韓中FTA」逐漸成為現實之際,務實又具有實益的應對之道。

作者:董思齊(台灣東北亞學會副秘書長/台大政治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