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為港埠城市,在台灣政治、經濟與交通上擁有重要的發展位置。民國68年升格為直轄市,並在99年縣市合併為大高雄都,根據高雄市政府103年10月份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大高雄地區新移民(含大陸籍)人數達4萬5千人,外籍勞工人數為4萬1千人,屢屢榮獲國際宜居城市獎的高雄,未來是否也能夠成為移民工的宜居城市呢?

高雄市新移民服務團體反映,新移民找工作時,會因為口音遭到歧視,面試機會很少,往往只能從事美甲工作。有些在工廠工作的新移民薪資福利比本勞差,同工不同酬,加班費也不符勞基法。勞工局的勞動檢查沒有落實,曾有一位看護移工照顧18位老人,超過法定15位的數量。打電話到勞工局申訴,得到回應卻是:才超過3位,沒什麼。

醫院應有電話通譯服務,在看病過程與看病後協助移民工。移民署、衛生局都有辦培訓通譯的課,通譯服務要使用在刀口上,如果醫院現場人力不足,電話通譯服務是好的選擇。

高雄的捷運與公車,很大比例的使用者是移民工,大眾運輸應多語化。目前高雄接納移民工使用的公共空間不足。高雄公部門辦的東南亞的藝文活動,可考慮活動與新移民家庭的連結,例如票價優惠。多元文化活動應該更重視文化主體性,例如讓移民工自組的小樂團表演。

高雄市民政局辦了就業培力課程,內容是教新移民做襪子娃娃、編織報等休閒技能。但是後續銷售管道、行銷平台並沒有很全面的考量。希望未來有居留證者都有投票權,因為他們居住在台灣,一樣會受到政策、災難或黑心油品的危害。

關於移民政策的期待:一、廢除具歧視意味的境外面談。二、讓大陸與東南亞籍配偶,取得台灣國籍的時間一致,例如四年。三、現在東南亞配偶放棄國籍到拿到身分證中間有一段沒有兩地國籍空白期,成為國際人球,希望能修國籍法。四、新移民取得國籍就有投票權,但要具參選資格需等十年,希望十年下修。

以下,是四方報針對移民政見,對高雄市長候選人所作的訪問內容。內容按候選人號次依序呈現:

1)周可盛:截至截稿前無法取得回應

2)陳菊:創新政策讓大高雄成為移民工的宜居城市

一、多樣豐富服務打造友善新移民城市

1.福利與就業並重的移民照顧。

2.多元族群結合在地文化,深耕社區。

3.豐富學習管道,厚植移民人才。

4.創造社會參與多元管道。

二、新二代教育到宅服務傳遞幸福與希望

與民間團體持續合作推動「愛‧關懷」新二代競爭力實施計畫,協助新二代從幼兒階段開始,在學習立足點上與其他幼童平齊,並連結相關資源協助改善家庭生活品質,提升新移民家庭對幼兒的照顧知能。此外,提供小學教育的到宅課輔學習、生活學習、閱讀能力培養、理財活動等,國中教育的職場探索增能學習、母語學習傳承活動等。

中央政府告知103年外配基金執行期限屆滿後,所需經費應回歸各業務主管機關(包含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之公務預算辦理。我們將整合市府各局處資源,讓原本散落各局處的經費及計畫合而為一,編列必要性經費持續推動,並引入民間資源合作,加值移民服務。

三、移工權益保障高市府推創新政策

1.辦理「下鄉關懷家庭看護工巡迴服務」,增進民眾及外籍勞工對外籍勞工法令的認識。

2.設立外國人臨時安置中心

3.辦理國際潑水嘉年華、移工夥伴籃球友誼賽、國際女子排球友誼賽、異國文化美食節、移工美聲名伶歌唱交誼賽、美麗南島文化暨認識法令之旅等。

4.勞工博物館收集、述說、展覽移工真實故事,促進社會大眾了解移民工真實勞動處境。

5.推動「寒冬送暖澡堂計畫」,提供外籍船員24小時沐浴所需。

6.全國首創,照顧外籍船員就近體檢。

3)楊秋興:截至截稿前無法取得回應

(編按: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本月底舉行,然而政府尚未將移民政策視為因應少子化、高齡化社會的重要政策工具。四方報特訪縣市長候選人對未來國家移民政策的看法,期待下一屆的縣市長能夠重視移民問題。四方報仍將持續至作專題追蹤這些競選支票的兌現情況,本專題中文版將同時於公庫、新頭殼等網路媒體刊出,越文、印尼、泰文等各語版本將刊登於四方報各語官網與FB。四方報中文FB專頁,歡迎加入:

https://www.facebook.com/4wayvo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