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年來,德國砸下重金致力於能源革命(Energiewende)計畫,企圖逐步擺脫對核能與石化燃料的依賴,但《華爾街日報》報導指稱,眾多企業、經濟學家以及歐盟鄰國均擔心,替代當前電力體系的龐大成本,將使德國的工業基礎受到極大影響,甚至衝擊整個歐洲經濟體系。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能源革命計畫是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任內最重要的施政項目,德國政府將在2040年前斥資1兆歐元(約新台幣39.39兆元),企圖在2025年前,將再生能源占總發電量比重提升至40%至45%,至2050年提升至少80%,朝對抗全球暖化、廢核的目標更進一步。

而為了鼓勵企業發展綠能,德國政府近年來不斷對再生能源發電企業發放補貼,再用附加費的形式,將這些補貼成本轉嫁至用電量龐大的企業與家庭。自2010年以來,德國家庭與企業被徵收的能源附加費,就上漲了近2倍,這筆附加費,就占了德國家庭每月的電費帳單金額約18%。

附加費也導致企業平均用電價格,近5年來上漲近60%,使得德國目前的電價已經是美國的2.4倍。根據資誠(PricewaterhouseCoopers)和德國工業總會(Federation of German Industry)近期的調查數據,有75%德國中小企業擔心,能源成本的持續攀升,將使德國企業面臨風險。

許多高耗能產業也對德國的昂貴電價叫苦連天,知名化工大廠巴斯夫(BASF)5月就宣布,鑑於德國的能源政策,將大幅減少在德國投資,轉向亞洲與美國。英飛凌科技(Infineon Technologies)也抱怨,與今年在德國的電費相比,在奧地利投資的電費便宜了近2500萬歐元(約新台幣9.85億元)。

IHS科技研究公司的副董事長耶金(Daniel Yergin)認為,德國的能源成本越來越高,將削弱該國在全球經濟的競爭力,打擊德國的就業與工業投資。他說:「德國人最初滿懷熱情的認為,他們將成為全球能源革命的領航者,但現在回頭一看,卻發現身後響應者屈指可數。」

德國政府則認為,待升級高壓輸電網路等再生能源基礎設施完工後,德國電價應會下降,屆時應能減緩能源政策對於整體經濟的負面影響。同時,為了避免電力附加費不斷上漲,德國政府也已修改法規,規範能夠享受補貼和優惠政策的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數量上限。

但爭取興建電網走廊周邊地區的居民支持,是這項工程當前的最大障礙,目前計畫升級的4000英里高壓輸電網路,因為周遭居民的反彈等因素,至今僅完工約220英里,讓風力資源豐富的德國北部,無法輸送給能源較為短缺的南部產業。

歐盟能源事務專員歐廷格(Günther Oettinger)形容,德國的電力政策就像是「蓋了火車站卻忘記鋪設鐵軌」,建了許多風力發電站,卻未思考如何將電輸送到需要的地方。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