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台北市長徵詢小組明(28)日將召開第一次會議;按照往例,由於參選者都已表態,徵詢小組一旦開會,到了下次中常會,往往就可能改成協調小組,也就是要關門進行民調了。而在醫師柯文哲不願意直接入黨,以及黨內民調領先者前副總統呂秀蓮等人堅持不可納入非民進黨籍者進入民調,柯文哲被排除在這波提名作業的可能性則是越來越高。

呂秀蓮說,過去民進黨從無把無黨籍納入民調的前例。這句話恐怕與事實不符。民進黨禮讓他黨的前例雖不多,但不能說沒有。2001年何嘉榮在嘉義縣長黨內初選勝出,獲得黨提名;但最後跟陳明文比民調落敗,黨改提名陳明文參選。同年嘉義市選舉,黨也是提名黃正男;但選前最後一週,在時任行政院長張俊雄協調、總統陳水扁強力主導下,改支持許家班的無黨籍陳麗貞。

2007年立委提名,民進黨在主席陳水扁主導下,希望泛綠陣營的台聯能共同以民調作為提名依據,但遭到當時要走另一條路線的台聯黨中央拒絕。其中,台聯何敏豪與民進黨王世勛協商,以民調決勝負。最後,何敏豪勝出。但因台聯不接受這個私下協商,何敏豪改披民進黨戰袍參選。同一時間,包括台聯的立委廖本煙及黃宗源等2人,也都是在民進黨考量他們當地實力,徵召下,直接由民進黨提名參選。

當時這兩次提名,以及其間2004年的多席次立委選舉,民進黨在提名時都是居於勝選的需要,把友黨實力納入考慮。其中,在2007年提名,呂秀蓮還以副總統兼任中常委之姿參贊決策,理應還記得當時決策緣由。就算呂秀蓮貴人多忘事,現在擔任徵詢小組的召集人段宜康也應記得2007年時,他也曾跟台聯的黃適卓協調,兩人決定以民調做為提名依據,最後由段獲得提名,參選中正、萬華區立委。

談起這段歷史,不是說民進黨一定得禮讓柯文哲,畢竟以柯文哲政治素人與「跳tone」的談話、做事風格,打出一場不一樣的選戰,機會不高;搞出一個難以收拾的紕漏,倒是不可不防;因此,黨內不少人憂心,提名他或禮讓他,到了選舉後期,會不會反成為黨的市議員候選人、甚至大選的包袱,誰也不敢打包票。

但作為最大在野黨的民進黨,不能老是想吃老本,靠著這張台灣人「大囝」的招牌過日子。尤其是今年7、8月,幾十萬的白衫軍上街頭,民進黨還記得嘴巴上要說,跟社會各界多對話時,怎麼選舉到了,關門的速度遠比開門來的快上許多。

當然,柯文哲絕對不能、也不足以代表白衫軍或全部的社會新生力量。只是連一個民進黨自己都認為選不上的台北市長,也不願意跟人坦誠協商時,社會還能寄望民進黨在政策或人事上能或多包容社運力量呢?黨主席蘇貞昌的政治實力當然不如當年的陳水扁;但根據新的提名規定,蘇主席在制度上擁有的權力,則是遠勝過當時的陳主席。如果在野的一個政黨,整天擺架子、搞出一個你不入我黨,就不跟你談的辦勢,誰還能期待她一旦執政後,會有多大進步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