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路流傳《心碎的媽媽--愛滋家屬分享孩子的真實故事》短片,身為第一線愛滋助人機構的露德協會今(11)日發表聲明指出,為避免誤解擴大,讓社會大眾對愛滋社群加深汙名與歧視,有必要予以說明澄清。

該影片敘述一個媽媽在被兒子告知「出櫃」的訊息後,就知道他總有一天會感染到愛滋,因為男男同性戀的性關係是很複雜的,「他們的愛都不是愛,對方如果是1號,他身上有什麼樣的病毒,全部都會當成禮物送給你,所以他就接受了那些同性好友的禮物」,在母親發現兒子身體狀況有問題時,她心裡就有了答案,就去掛家醫科,1個禮拜後,醫院打電話告知要進行「西方墨點」的檢驗,結果是陽性且病毒量高到不可測。

影片中,當知道兒子染病的瞬間,母子和醫生都哭了,這位心碎的媽媽說,「同性不可恥,可恥的是你們的所作所為。」後來,兒子遠離家鄉到外地工作,並每晚打電話和媽媽報平安,告知自己有按時吃藥(片中稱為「維他命」),兒子染病的第3年,這位媽媽在醫生的鼓勵下,走出自己的悲傷,在醫院當志工安慰那些有同樣遭遇的母親,在擔任志工期間,片中的母親說,她看到很多因為孩子出櫃、生病而咆哮的父母。片尾,字幕打出「若同性婚姻、多元成家合法,將有更多心碎的父母」。

對此,長期協助愛滋病患的露德協會先對長期以來,積極與愛滋病毒對抗的感染者及其家屬致上12萬分敬意,在對愛滋仍有高度誤解與汙名的台灣社會,謝謝他們仍積極的以正向、熱愛生命、永不放棄的帕斯堤(Positive)精神,與HIV愛滋病毒和平共生,實現自己與社群的夢想。同時,該會也對部分團體組織因為反對多元成家相關法案,在未釐清多元成家的真實意義與意涵下,汙名、消費愛滋感染者與家屬,且錯誤連結同志與愛滋,深感遺憾。

針對該影片與現實狀況差異之處,該會說明指出:

1.愛滋不是男同志的專利,未做好普遍性防護(如安全性行為),每個人都有風險。

據疾病管制署截至今年10月統計,因異性間性行為而感染愛滋病的比例達19.54%,雖較同性間性行為少,但並非不存在。其中,女性1,754人,更突顯愛滋並非僅與男男性行為者相關。片中的描述,加深男同志等於愛滋的錯誤連結,更令其它從事非男男性行為者忽視感染愛滋的風險,對愛滋防疫實為一大警訊。

2.忽略安全性行為的重要

在愛滋預防教育中,安全性行為的學習是一大重點。片中關於性行為過程「1號禮物」的描述,完全沒有提到安全性行為的重要性,忽略只要性行為過程全程做好防護措施,每個人都能將感染風險降到最低。影片反而在描述中,傳遞錯誤知識,並加重對同志跟愛滋的汙名。

3.篩檢結果僅會告知當事人,不會告知家屬

影片中描述愛滋篩檢的過程,若當事人已經CD4過低、病毒量飆高、身體又極度不適,其實已經呈現發病的狀況,於實務經驗中,這種情況多半已經住院,由醫護人員協助相關疾病的確診,並告知「當事人」,如果只是進行篩檢,則會由感染科醫護人員或愛滋個管師通知「當事人」回診進行西方墨點確診。

因此,不論是已經住院或確診階段,都僅會通知「當事人」,不會通知第3人,包含家屬在內。除非已經有危及生命、昏迷或是未成年的情況,醫護人員才有可能通知家屬或緊急聯絡人。

4.影片用語汙名愛滋感染者及其家屬

影片中出現許多如「他們的愛都不是愛」、「性關係複雜」、「人生這麼的不堪」、「可恥的是你們的所做所為」、「邊緣人」、「罪惡的深淵」等用詞,在在醜化愛滋感染者,且充滿批判以及指控的意味。

露德協會指出,該會所服務接觸的愛滋感染者家屬,多半關注家人的身體健康、自我照顧的議題,雖然對於社群文化有所困惑不解,但並不會以批判、指控的用語指責。而愛滋感染者可能是你我的親友,該影片已深深傷害許多感染者及其家屬。

露德協會表示,按聯合國暨世界衛生組織近來終極愛滋的策略中,積極邁向「零歧視」早已被視為愛滋防治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之一時,但部分反對多元成家法案的團體或人士,過度將其與同志連結,甚至汙名與法案精神無關的愛滋社群,以各種不當手段傳遞錯誤資訊,製造族群對立,以道德恐慌訴求散播汙名、定罪與歧視的言論,實在讓從事愛滋社群服務多年的助人者深感痛心。

露德協會聲明指出,台灣的言論自由是可貴豐富的資產,但若濫用言論自由,傳遞錯誤且汙名的訊息,詆毀他人的生命價值,製造族群的對立與汙名,身為愛滋助人機構,他們需要站出來大力呼籲跟詆毀錯誤的汙名言論。每個人可以於自我學習後判斷自身的選擇,但不可以故意以錯誤的觀念影響他人,甚至攻擊與自己立場不一樣的人。

本文所附為最近在網路流傳《心碎的媽媽 愛滋家屬分享孩子的真實故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