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出版協會2012年度頒獎典禮昨晚(7)在香港舉行,創辦未滿一年的香港《陽光時務》(iSun Affairs)新媒體雜誌以陳光誠、烏坎等報導入圍,榮獲“最佳人權報導”“最佳評論”“最佳調查報導”等四項大獎。

雜誌主編長平因港府遲遲不給來港工作簽證,只能長期滯留德國,無法到現場領獎。今早他發表博文感謝:“港府也給了我一把小小的空椅子”。

《陽光時務》新媒體雜誌于2011年8月創刊,由香港陽光衛視製作發行,是全球第一份建基在APP平台上的中文時政電子雜誌,擅長用圖文影音結合的全媒體表達,挖掘深度時政與社會調查,並時時跟進、參與全球範圍的公民行動,調動公民記者共同參與編輯選題;創刊不到一年,其新鮮形式與重磅內容的結合,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本次獲“最佳人權報導”的新聞專題“國盲陳光誠”,即聚集網友合力完成。動態“東師古村維穩佈防圖”與探訪指南、“墨鏡·肖像”公民行動記錄以及記者探訪筆記相結合,前赴後繼探望陳光誠的網民和陳光誠一樣,都是報導的主角。5月陳光誠逃離山東臨沂之後,陽光時務記者再次探訪東師古村,全球獨家採訪陳光誠大哥陳光福,報導了當地政府對陳光誠家人的事後清算與迫害。報導和視頻資料在全球傳媒引發震動。

獲得“最佳評論”和“最佳調查報導榮譽獎”的烏坎系列報導和評論,讓陽光時務在傳媒界初露鋒芒。陽光時務連續四個月跟蹤報導烏坎事件,是對烏坎事件關注時間最長、新聞資料最多、報導最詳實的華語媒體,先後製作“陸豐總動員”“呼嘯村莊”“烏坎光榮日”“選舉”等封面專題對烏坎事件進行深入報導和評論,并在2011年度特刊中,將“烏坎人”選為“2011年度人物”。

陽光時務主編長平在年度特刊中寫下評論《烏坎人,歷史的浮雕》。他說:“我們先後用了5個封面故事做烏坎,能得到承認很高興。”

長平去年3月透過「輸入人才計畫」申請來港工作,手續一般約需4星期,但其申請拖至現在,長達15個月仍未獲回覆。有消息指入境處受政治壓力而拖延其申請,入境處則拒絕評論個案。他主編的陽光時務創刊不久亦遭內地封殺,禁止網民下載。

對此,長平撰文說:“寫評論這些年,在國內差不多年年拿獎,從官方到半官方到民間到被禁,沒想到出來後還能繼續……想到自己曾经夸口说:‘只要我们想要表达,哪儿都是空间;只要我们想要传播,哪儿都是媒体。’多少有些欣慰。”只是“遺憾不能再去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