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臺灣上映的國片《衝組》深刻的表現出了臺灣人民反對不公不義,不惜衝撞體制的社會視角,體現出了臺灣是個民主自由的國度,可以容納不同的聲音。然而,臺灣民主化的過程卻充滿著斑斑血跡,透過先人的努力才取得臺灣今日的民主成就。

這部電影本身就是以本土意識與兩岸關係作為題材,並融入搖滾樂團的時代精神,充分的表現出臺灣當代的社會氛圍。電影中的主角阿德(蔡昌憲飾)自小住在臺南後壁土溝村生活,受到閃靈樂團當中的抗爭精神所鼓舞,因此和友人自組了土靈樂團,不斷練習當中的抗爭精神,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像閃靈樂團一樣對抗社會上的不公不義。之後,土溝村的村民代表以開發之名,未經居民同意,就將土溝村賣給了財團蓋中國城,引起相當大的民怨。阿德為了阻止憾事發生,為此支身前往臺北找尋閃靈樂團協助,希望讓臺灣更多的人民注意到土溝村的開發案。但是,找到閃靈樂團之後,阿德直來直往的個性深得閃靈樂團的喜愛,也因此得到了工作機會,不過是個司機。日後,閃靈樂團邀請了美國搖滾巨星Randy Blythe來臺合作,Randy來臺之前就耳聞臺灣的社會抗議事件,因此來臺之後不斷的向閃靈樂團的負責人打聽相關消息,但都以維護閃靈樂團得名聲與政治立場為由拒絕。只有阿德不惜一切帶Randy到抗議現場,親身參與臺灣的社會抗議事件,見證臺灣的民主自由,他們也因此成了好朋友,可惜不久後,Randy被遣返回國,阿德也被閃靈樂團負責人辭退。

這部電影體現了很多政治面與社會事件的真實面貌,透過搞笑又搖滾的方式來呈現給大眾看。但是,要能夠這麼肆無忌憚的批評政府,是用多少先人的血淚換來的。駱嘉惠於2012年完成的碩士論文《血祭民主路—林宅血案與鄭南榕自焚案合論》即深刻的描繪出臺灣民主化過程的悲傷與哀愁,這兩個事件對於臺灣民主化過程有著無法取代的貢獻,林義雄的「自由民主」與鄭南榕的「臺灣主體意識」都是當時候臺灣社會相當激進的言論,都是反對當時候國民黨政府的統治與權威,這樣的衝撞雖然犧牲了兩位英雄,但也喚醒了臺灣人的主體意識與思考民主自由的可能。現在回頭看看先人的腳步,再回來檢視臺灣目前的社會現狀,會發現臺灣開始倒退,不論是民主自由的倒退、新聞媒體的操弄或者是財團的興起,都不斷的再提醒我們要的是什麼樣的國家,是民主自由或者是威權統治。

臺灣的政治環境能從威權走向民主,是經過許多人的努力才能完成,臺灣人民要好好珍惜這個得來不易的民主價值。有了民主才能有憲法第十四條保障的:「人民集會及結社之自由」。不論是2013年服務貿易協定所爆發的太陽花學運事件、2015的反高中課綱微調事件或者是每年都會舉辦的臺灣同志遊行,都顯示出大大小小的陳情抗議是允許在臺灣社會上發生的。然而,官逼民反的戲碼經常上演,只要政府觸碰到人民的利益就會引來陳情抗議,這也是民主化之後的另一種《血祭民主路》,只要協商破裂,勢必會有一方受重傷,而政府通常都是強壓人民的一方,讓我們回頭想想大埔事件的血淚記錄,再來思考臺灣想追求什麼樣的民主價值。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