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意猶未盡

「行萬里路,破萬卷書,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是這趟旅行後,心裡最真實的寫照。整個行程安排緊湊,難以計數的佛像,讓人眼花撩亂、目不睱給,若非每天勤做筆記,恐怕不知拍了哪些佛像和石窟,事後的整理工作恐怕更難。

之前也曾參訪過敦煌石窟印度阿旃陀石窟,感受迥然不同。這次的石窟景觀更是令人感到震撼,尤其是懸空式的寺院,可謂是世界奇蹟,一千多年前的寺廟,悉數以木頭建成;有些佛像,面部彩繪創意十足,例如麥積山石窟,佛像的面部妝點了各色奇特彩繪,宛如威尼斯人面部塗抹的顏彩,那些精雕細琢的彩繪藝術真是讓人歎為觀止,不像是要讓人頂禮膜拜,而是讓人欣賞的精美藝術作品。可惜這些佛像都用鐵絲網層層圍起,周圍有人嚴格把守,嚴禁遊客拍照,卻也間接破壞了整體觀賞的雄闊厚實之美,感覺非常侷促。

中國歷代的精工巧匠們,本著虔誠,窮盡畢生心血,精心打造佛陀的莊嚴法相、菩薩的慈悲喜捨、達摩的苦行高僧、羅漢的嚴謹穩重、天王的鎮定堅毅、力士的剛勁威武、弟子的謙恭忠良。目睹這些壯麗的藝術殿堂,佛像的雕刻與繪畫,乃至於本身的建築之美,令人產生一種前所未有的寧靜祥和之感。當看見來自不同階層的民眾,膜拜的動作中充滿了對神佛的尊崇與敬畏,我相信即使有紅塵裡有再多的傷心委屈與不平,似乎全從佛像有容乃大的慈眉裡得到了撫平。

 

這次我所參訪的大石窟,橫跨了五個不同的省分,每個石窟都各具特色,有些以觀音為主有些則是專門供奉文殊菩薩,有的石窟以釋迦牟尼佛為主,有的佛、道、儒三教合一,有的是用石頭雕刻而成,有的是泥塑,看起來卻像是陶瓷製成。時間從北魏唐宋歷經若干朝代,前後一千五百年,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可以想見。這些塑像莊嚴而華麗,仰之彌高,望之彌堅,著實令人感動、驚豔、震撼,不禁令人駐足凝視、合掌禮佛,而忘了時間的流逝。

同時,我發覺古人非常有智慧,他們通曉熱脹冷縮的道理,所以在泥塑上戳了很多小孔。大部分的石窟是挖空了整座山雕刻的,用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時間,花費了幾代人的心血所完成的浩大工程,而為了保護千年古蹟,洞窟內佛像是嚴禁攝影的。

不過,部分遊客仍然按捺不住,不理會公安的喝斥,頻頻按下快門。而面對這麼動人、莊嚴殊勝的佛像,我又如何不起心動念,我也混水摸魚跟隨著遊客緊握相機,找一個支撐點,免得相機震動,趁人沒注意時,透過鏡頭想和親友分享我內心的悸動。

當遊客稀少時,我也會試著說服公安,說我是來自台灣的佛教徒,承諾不用閃光燈,只拍一兩張就好,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有的公安會讓我架起腳架拍攝。

這些珍貴的鏡頭,得來不易,光回想臨場拍攝時,忐忑不安、心潮起伏不已的情境,可說百味雜陳、意猶未盡,真是筆墨難以形容。

我先選了幾張代表性的作品,供大家先睹為快,並請指教。想完整一睹廬山真面目,有待進一步整理所有照片後,再公諸於世。

  麥積山石窟

始建於(西元三八四年),係敦煌莫高窟之後,中國泥塑造像最豐富的石窟,有「東方雕塑之宮」的美譽。

 

 

  龍門石窟

始建於北魏(西元四九三年),造像高達十萬多尊,具有印度文化與中國文化相融合的特點。

造像的基本格局是佛像居中,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侍立左右兩側。還有按照親疏關係,依次排開,迦葉是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首,侍立左側;阿難為佛陀堂弟,侍立右側。菩薩侍立於弟子之外側,文殊菩薩立於左,賢菩薩立於右。

  輝煌的大足石窟

 始建於唐朝(西元六五○年),是中國晚期石刻藝術的代表作。

六道輪迴圖

    雲崗石窟

是北魏王朝的國家工程,規模浩大,整整經歷一個朝代,因此保存了完整的統一藝術風格。中央坐像高十七公尺,是雲崗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雕滿佛龕與佛像。拱門兩側,刻有佛對佳在菩提樹己頂部浮雕飛天,線條優美。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