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今年88歲,約11年前中風,影響到右半身,雖還可走路,但得人攙扶、餵食、幫她洗澡,比較嚴重的是,她傷到語言神經,因此無法如常人般的應答如流、勉強使用幾個單字,表達她的想法,所幸她還有理解認知的能力,聽到她熟悉的日語或台語老歌、或較輕快的曲子,她的腳還會隨節拍輕微的晃動;看到那些無厘頭的電視劇情也會笑出來,我的情緒也隨她感到輕快起來。
 
或許語言表達不便,母親的肢體語言多了起來。女兒婚前帶未婚夫來看「阿媽」,她愉悅的拉著他的手,臨走前還會擁抱他。弟弟的兒子赴美前來看她,離開時,她也趨前抱抱他。相較於91歲過世的老爸,從以前我就感覺到老媽比較外向、活潑,追求時髦流行。
 
早上上班前,她若看到我打著比較亮麗的領帶或不是深藍色的西裝,或是我戴上白色巴拿馬帽,老媽總是會摸摸我的領帶或衣角用觸覺讚美我的裝扮,我會用憋腳的日語跟她說「綺麗」,她則含笑看著我,嘴巴想回我話,但力不從心。
 
15歲來台北讀書,寒暑假回嘉義,記憶中當時老媽就問我要不要去做一件西裝外套;那是「阿哥哥」流行音樂的年代,年輕人都穿背後開兩岔的緊身西裝,當時我還不敢那麼「騷包」。24、25歲起邊教書邊讀夜間大學,我做了一套淺藍色西裝與一件黑藍相間的細格子西裝外套,有天歐陽醇老師對我說,這件細格子西裝蠻好看的,哪邊買的?
 
西裝是在嘉義中央噴水池旁一家名為「高山」西服店、父親帶我去量身訂作的。老媽的衣著從裡到外以及腳上穿的高跟鞋,都是手工做的,父親騎著腳踏車帶她到「噴水池」旁或中山路的布料行選布料,再給裁縫師量身;我北上讀書後,老爸與我就陪她到衡陽路、延平北路的布莊挑料子。從小看老爸陪老媽、之後我也加入陪她,還有我那些姨媽們逛街,問我意見。或許如此,陪女孩逛街我從不覺得厭煩。
 
不知父母受日式基礎教育影響還是他們的本性,他們重視衛生整潔與得體應對,我讀小學的1950、60年代,我們三兄弟的衣服總是乾乾淨淨的,父親用熨斗幫我們燙外出服,襪子天天換洗,更不用提每天得洗澡、勤洗手。老媽一輩子當家庭主婦,有段時間早上幫有錢人家洗衣服賺錢貼補家計,但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穿著連身白色內衣,從胸部開始往上化妝,才展開一天的生活與家事;因此,她從來不是一位「黃臉婆」,我印象中,在她40或50歲的階段,流行「鳥巢」型的髮型,她好一陣子都是那樣裝扮。老媽的穿著舉止證明一件事「世上只有懶女人沒有醜女人」。受她影響,我不只要求自己、也非常在乎跟我交往女人的穿著與舉止,更不用提對自己的女兒也是如此要求。
 
身為父母之後,更能體會父母那種對子女發自天生自然的愛與關懷。這十來年,每次帶兩老回嘉義與舅舅姨媽相聚,住在舅舅的家,二樓有一間可以容納10個人的大房間,幾次半夜我感受到老媽在幫我蓋被子;有時在家客廳睡著,她也會用左手抓條毯子幫我蓋上。大多數人長大後可能都已不記得小時候被父母抱在懷中的滋味,如今我已5、60歲算是進入老年,讓我找回小時候被爸媽寵愛的溫暖記憶。父母總是對子女噓寒問暖的、關心吃了沒有,雖然那是每天的「例行」生活,但終其一生他們總是惦念自己的孩子,就像如今我對紐約的新聞、氣候特別注意,因為女兒就住在那裏,縱使經常Tango視訊,但還是對她(當然還包括女婿)噓寒問暖一番,吃飯要正常等等瑣碎事。
 
很遺憾中風影響她這十多年來的生活,但每逢外出或親友聚會,我還是得幫她裝扮一下,她還有許多漂亮、大多是一件式的衣服,我還是得帶她到衣櫃前,讓她自己挑她認為喜愛的那件衣服,再幫她穿上、塗上口紅才出門。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