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記協2007-2009新聞自由年報發刊詞


 
塵沙飛揚,昏天暗地,眼見所及都被模糊了。這場颶風挾帶著政治與資本而來,冷笑聲中,一舉抹平了專業的界限。這幾年,台灣媒體人既有內憂,更有外患,就像被沙塵暴壟罩的天空,連呼吸都感到困難。
 
也許有人問,這樣形容會不會太誇張? 但我認為,真正誇張的是,做為記者,在新聞自我限縮或閹割之後,竟然對目前新聞自由的空氣品質覺得很習慣、很正常。
 
如果要評價過去三年的台灣新聞自由環境,用數字是最快的。國際媒體專業組織近幾年對台灣新聞自由的評比,就像溜滑梯一樣直直落。但真要感受到它的寒意,還是必須透過每個個案,才能確切知道什麼樣子叫作切膚之痛。
 
記協所以時隔三年後再度出版年報,正因為這期間所有發生的事情,不應該隨著時間流逝而被淡忘,何況,許多事件都超乎媒體人的想像,豈能不留影存證,以戒來者。
 
畢竟,第一次,有報業老闆寄存證信函給傳播學者和媒體人,要求限期道歉;更在自己的媒體刊登廣告,批評NCC官員。一副懸賞抓人的張狂模樣,真是前所未見。此外,新聞用動畫呈現,這是以前記者所無法想像,也不敢想像的。
 
在國民黨前次執政時代就已經建置完成的公共電視,二次輪替之後,為了提早收編,新聞局連程序正義都不顧,就急著擴充董事名額,改選董事長。結果,吃緊弄破碗,反而將雙方原本均有一定清望的專家學者捲入一場難堪的爭奪戰處境。
 
民進黨時代,出現環保署去函媒體要求撤換線上記者的情況,更是荒謬誇張,記者淪落到官員認為可以一紙搞定的地步。勇於揭露自家電視台報導88水災並未及時通報防災中心的導播,不寫悔過書就被當場開除,更被控以加重誹謗的罪名。至於警政署公然要求記者提供搜證照片的做法,更讓人有回到戒嚴時期之慨。
 
然而,在這些林林種種的惡劣現象底層,我們更需要看到影響整個媒體環境的結構性因素,這些因素無形中正在掐緊著媒體人的自主空間。
 
最惡劣也影響最深遠的結構性因素,非置入性行銷莫屬。國民黨不僅重拾民進黨的故技,更加發揚光大且毫不忌諱的推出各式各樣置入性行銷,記者在望風披靡下,誰能不低頭? 即使記協向監察院陳情,也都不得其解。
 
另一重要因素,則在於中國崛起後的陰影。透過拉攏媒體和資金的置入,以及利用廣大市場的誘因,讓台灣媒體不敢報導某些新聞,不敢主張真正的民主,凡是中共反對的,部分台灣的媒體就會配合。在中國媒體擴大到台灣駐點之後,這種逐漸飄向台灣媒體的沙塵暴現象將如何演變,正考驗著台灣媒體人的應變膽識。
 
這次的年報體例,主要根據事件發生年代遠近編排,2009年的議題( 有些議題是跨年度,甚至在2010年也持續延燒的,例如公視風波。) 還很新鮮,特別邀請專家撰寫宏文,希望引起更多的省思和回響。2008及2007年的議題則整理或轉載相關的報導評論,做一彙整。
 
因趕工倉促,本年報必然有許多闕漏之處,有待來日補正。但最希望的是,透過這本年報,糾集更多有志於新聞自主的媒體工作者,一起來奮鬥,絕不讓記者監督權力者的天職遭到政商壓力而有所屈折。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