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0一一年七月九日,非洲誕生了一個新的國家,「南蘇丹共和國」(Republic of South Sudan),這是非洲第54個國家。在同年一月舉辦的公投當中,將近99%的公民投下了「脫離母國蘇丹獨立」的同意票,原本的蘇丹將喪失大約四分之一的領土,而當中最具有爭議性的部分即在於「南蘇丹共和國」領土中的石油資源。
 
在南蘇丹宣佈獨立後,原本的母國蘇丹總統巴席爾(Omar Hassan al-Bashir)加入英國與美國的陣營,是第一批承認南蘇丹主權的國家,並表示會參加在南蘇丹首都朱巴(Juba)所舉行的慶祝會。在面臨被國際刑事法庭(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以「種族滅絕罪」所指控的時刻,即便希望南蘇丹獨立失敗,但他並沒有太多的籌碼去對抗西方國家所支持的南蘇丹獨立運動。
 
在一九五0年代蘇丹由英國殖民統治時,脫離英國獨立的聲浪高漲,但脫離英國之後,以「基督教」及「泛靈論」為宗教信仰基礎的南部蘇丹,被位於蘇丹北部、以回教文化為基礎的喀土木(Khartoum)政府統治。在缺乏對中央政府的認同、信仰文化的差異、以及中央政府邊緣化南部蘇丹地區並侵害其權益之下,南部蘇丹積極地想脫離母國的統治,也因此引發了數百萬人死亡的蘇丹南北內戰。在2005年南北簽訂停戰協定之前,內戰持續了22年。
 
在南蘇丹獨立後,除了關注這個新國家之外,原本的蘇丹也將發生變化,巴席爾總統認為蘇丹將近入「第二共和」時期,在領土改變之後,憲法必須重新撰寫,政治制度必須重新規劃,政治與經濟資源分配也必須重新思索。而南蘇丹獨立成功,也激勵了其他想獲得「更高自治權力」的地區(例如Nuba Mountains的非回教徒、達佛地區(Darfur)與藍尼羅河州(Blue Nile State)等地)的士氣,讓巴席爾頭痛不已。若巴席爾率領的政權繼續壓迫不認同其政權的地區,將會讓西方國家更願意支持各地的分離主義,提高蘇丹分崩離析的機率。
 
在南蘇丹獨立的過程中,石油資源的分配問題被認為是競爭最激烈的議題。獨立後,南蘇丹將能對擁有原蘇丹境內約85%石油蘊藏的領土行使主權,但對於這地球上最落後的地區來說,他們需要北方政權能夠掌控的石油產業網與技術,讓油管能夠將源由送至北方提煉,並輸出至世界各地,若沒有北方喀土木政權的參與,這些石油無法為南蘇丹創造財富。因此在石油議題中,蘇丹與南蘇丹形成了「唇亡齒寒」的格局,存在著高度的互賴關係。國際社會也正在幫忙調解石油利益的分配,深怕全球能源市場受到蘇丹問題的衝擊。
 
有些國家在脫離殖民母國獨立後,陷入內戰危機,結果引發新國家中的另一波獨立運動,巴基斯坦、孟加拉、庫德族區域、南蘇丹等就是明顯的案例。然而這些戰功彪炳但缺乏治理國家經驗的人一旦掌權之後,對於國家的未來不見得有正面的助益。多明尼加為何願意將部分主權讓渡給美國政府,因為自己難以解決內部困境,若能引進美國的實力,就能派兵解決內戰、經濟與外交問題,許多專家因此認為,多明尼加當初若選擇完全獨立,則內戰可能早把這個國家給毀了。雖然南蘇丹人民歡欣鼓舞地迎接獨立,但獨立之後呢?這將是另一個硬碰硬的戰役。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